11月23日,NBA遭遇了历史上最长的停摆日,整整161天没有比赛。那么,这一事件的缘由是什么呢?今天我们来揭秘这一事件的背后故事。
首先,我们需要了解停摆日的定义。停摆日是指由于无法达成工资帽和分配劳资成果等多种问题,导致NBA与其工会未能按计划于每个赛季开始前签订新的劳资协议,从而导致赛季推迟或被取消的情况。而这一次的停摆日正是因为劳资协议谈判的失败而产生。
在2010年,NBA进入了一次劳资协议的谈判,双方未能就新的合同达成协议。在合同到期后,NBA和工会之间经过了长达五个月的谈判仍未能取得任何进展,导致赛季延迟。双方在随后达成了为期10年的新协议。
而在2017年,NBA和工会再次开始了劳资协议的谈判。双方就分配财政收益、奖金、工资极限和合同长度等各项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协商。然而,NBA的部分拥有者对新协议提出了异议,导致谈判僵局。
停摆期间,NBA取消了所有比赛,球队和球员也无法进行任何的训练和比赛。这对于NBA球迷、球队和联盟来说,都是一个极大的打击。由于这一事件的连锁反应,NBA整个赛季的赛程被迫进行紧缩,不仅球员的身体健康会受到影响,而且观众也将错过很多激动人心的比赛。
最终,NBA和工会在2017年12月达成了新的劳资协议,使得比赛终于得以重启。但是停摆期间对于联盟和球队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,为了避免将来出现这种情况,各方面需要更好的协调和沟通。
通过这次停摆日事件,我们可以看到NBA管理层、球员和联盟工会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各种问题。如果双方不能就合同问题达成一致,会对整个联盟和球迷造成巨大的打击。因此,我们希望NBA和其工会可以保持良好的协商氛围,积极解决公司内部的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