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足球一直备受关注和批评,近日央视以“五问中国足球之校园”为名,通过报道深入探讨了中国足球的培训现状。作为具有悠久足球文化历史的中国,足球未能在国际比赛中充分发挥实力始终是人们的心头痛。央视五问中国足球为各界敲响了警钟,本文将就其报道内容进行阐述,剖析目前中国足球培训的问题所在。
1、球员选拔机制不合理存在问题
央视的报道向我们揭示了诸多隐患存在于国内的足球训练中心中,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便是足球选拔标准的问题。许多培训机构只看重孩子的年龄和体能情况,而将孩子的足球天赋和技术能力放在了次要位置。这种潜在的不当选拔机制,势必会影响到未来的国内足球水平和发展。
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必须采取更加合理的选拔机制。应该优先考虑儿童的技术和自我意识,而非简单的体能测试。需要专业的人才出面,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科学、合理的培训方案,目的是提高足球培训的整体素质和水平。通过全面提高足球培训质量,国内足球的竞争力才能够逐渐提升。
2、培训机构难以惜才纳才
另一个问题就是在足球培训机构中,选拔人员面临的困难。面临困境的不仅仅是足球训练师,也有那些在校足球队训练和社团训练中的老师。由于行业缺少规范,众多的足球训练机构之间形成了激烈的竞争,学生如今多在这些机构中就读,各机构之间的互相挖角、互相碾压现象越来越明显,导致优秀的足球训练师、教练无处安放。
解决这个难题的关键是树立行业合法化的标准,建立业内框架,促使培训机构标准化运作,并为足球训练师、教练设置职业规划,重新定义人才和机构的关系。
3、去粗取精,精耕细作是最终战略
此外,还有一个问题便是对校园足球特别是青训工作重视不够。在国内大多数学校,足球只是作为一项独立的选修课存在,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。很多小型足球联赛,要么资源有限,要么对学生教练的要求不高,其中很多带有制度性弊端。如何保护和发展足球校园文化,是提升国内足球素质的关键。
因此,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努力,出台具体的保护政策,为校园足球创造一个稳定、健康、有序的环境。同时,还应该向全国中小学生普及足球知识和培训方法。青训过程不可急于求成,应该始终坚持去粗取精、精耕细作,通过优化这个固有价值链,提供足球培训的整体素质、跻身世界排行榜的基础。
4、以大局出发,多方合作获得共享发展
另外,还有一个问题便是全民参与度不足。足球是一项团队运动,而目前国内大多数球员赛事基本上是以校队为单位进行的,从而局限了足球发展途径。而在欧美,青训机制相对国内更加完善,许多比赛都是由社团和俱乐部为主要运营主体进行组织、策划和管理的。
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加强合作,采用国际先进青训经验,以长远的眼光和大局出发,将所有相关人群纳入培训过程,实现各方利益共同发展和共享。只有全国范围内各个社会主体、机构得以合作共赢,足球才能够在未来的可预见时期实现全面快速发展。
5、放针疗法是最有效的短期解决思路
最后,要解决中国足球现状的根本办法是加强足球文化的普及,树立全民足球的概念,让足球运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要部分。但在此同时,放针疗法仍是解决当前问题的重要手段,例如,针对校园足球问题,各高校要恪守原则,严厉查处代替学生训练、以学校体育经费拟占巨资,向学生收取“健身费”的校园足球俱乐部等不规范行为。针对足球教练队伍建设,也需要实施类似的放针措施。每一个小的解决突破,都有可能为整个中国足球带来关键的转机。
总之,解决中国足球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,只有在国家全局和多方努力的基础上,方能实现真正的跨越式发展。